close

這星期的天氣相當不錯,於是昨天就趁著中午休息空檔,在板院中庭觀察春意盎然的野生花草。前陣子剛讀了一些關於19世紀西方人來台採集植物的故事與採集紀錄,發現當時台灣的植物品種何其豐富,縱然採集時間只有短短數日者,所至之處也非偏遠,卻猶可採集到眾多不同種類的植物,與今對照起來,著實大為不同。很多植物當時雖隨處可見,但現今卻已滅絕或瀕臨滅絕,或其生長範圍已限縮於某些山區或尚未開發之區域,誠令人欷噓不已啊!!我腦海中也不禁想像著,當年的台灣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美麗光景啊,應該是很多地方都還沒有人為破壞,仍充滿著原始自然的景緻吧。當然,時光不復回轉,過去的,我無能參與,但至少對於現在的,我不能缺席吧。秉持著這個想法,在不甚專業的情況下(不過真的充滿了興趣喔),我想試著對板院中庭這一塊充滿野趣的地方持續做一些野生植物的簡單紀錄,所以啦,也就開始會有這一系列的花文產生囉~~


鵝兒腸幾乎是全年可見的野花。它是石竹科繁縷屬的多年生草本,也是台灣原生植物,全台平野均可發現。繁縷屬的植物非常非常特別的一點,就是它的每片白色花瓣會呈二深裂至近基部,以致它的五片花瓣看起來會像是十片花瓣一樣。鵝兒腸既然是繁縷屬的一員,當然也不例外。鵝兒腸的外觀與同屬的繁縷看來非常近似(連葉也相似),簡單的辨識方法,就是看它們的花蕊。鵝兒腸的雄蕊一般有十枚(7-10),雌蕊的柱頭呈五裂,但繁縷的雄蕊一般只有五枚(3-5),柱頭則呈三裂。 



其實鵝兒腸的花很小,花瓣長僅約5 -7m m,所以可別被上面那一張微觀的照片誤導了。它的葉卵形,基部心形,無毛有柄。單聽鵝兒腸這個名字,應該約略知道它可作為養鴨養鵝的飼料植物,畢竟它既然是平野隨處可見,當然也會非常貼近舊時的農田菜圃之類的,故被農家開發出此種用途,並被取了這麼一個名稱,就也不甚意外了。 




雖然它的葉無毛,但它的莖被毛,萼片外表也有被毛,這二點與繁縷一樣,但與之前所介紹過的同屬成員天蓬草可就完全相反了。看來鵝兒腸與繁縷真的是非常近似呢,由於它經常可見於廢耕或休耕田地內,具有親水性,因此又有「水繁縷」的別稱。  






茯苓菜是菊科魚眼草屬的一年生草本。台灣魚眼草屬的植物不多,真的不多,就單單只有茯苓菜一種,夠寶貴吧。既然屬於菊科的植物,當然花就是頭花囉,只不過它的頭花是盤狀球形的,非常具有特色。其實它的頭花非常小,直徑僅約2 -5m m。頂生圓錐狀或總狀花序。葉互生,不規則裂或琴狀羽裂,全株被短毛。  




茯苓菜的別稱就是魚眼草,仔細看一下照片,不用我說,應該也可以明白吧,哈哈~~  




菊科的特色當然就是它的頭花是由很多小花所組成的,茯苓菜也是。它的邊花白色,其雌蕊可稔(可孕)。心花則為黃綠色,屬於兩性花(雄蕊及雌蕊均可孕)。 
 


必須要說明的是,板院中庭的野花種類其實不少,扣除掉我不熟或較不感興趣的蕨類、禾本科這幾類的植物外,我之前其實已經簡單介紹過幾種了,而且也是中庭隨處可見的,像是黃鵪菜、通泉草、半枝蓮、半邊蓮、紫背草、藿香薊、紫花藿香薊、蛇莓、紫花酢漿草等等,所以這些花草就暫且擱下不論,先把機會讓給別的野花,留待以後有機會再行討論了。

鵝兒腸在中庭的族群數量頗眾,且與同屬的天蓬草有雜生的情形。茯苓菜數量則較少,僅侷限在某一小區塊,且其開花較具有季節性(春至秋間),不似鵝兒腸幾乎全年可見開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