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51505116.jpg

野菰Aeginetia indica),東眼山。

最近讀了幾本推理小說,主要都是土屋隆夫寫的,除了享受解題的過程外,由於出版年代甚早,也讓我啜飲舊時代的氣味,那樣的日本年代,其實倒和台灣戰後早期有些相像(當然我是用想像的啦,我可沒這麼資深^^),讀書兼懷舊之餘,就好想看看一些老照片說...。最近這一、二天則又重讀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這本大約十年前讀過的書,想不到如今看來,猶如閱讀新書一樣,可見當初我沒有讀懂啊^^"。不過當初的人事物和現在也大大不同了,翻著已有一小點一小點黃漬的書頁,也體會到什麼叫做時間的腳步了。


呵呵,看書是我的興趣,工作上的書籍或者所謂的各類雜書都可以,只要我覺得想要讀,就可以讀,也沒什麼限制,這樣才能感覺不被受限的自由,平凡如我的人,也許要這樣才能覺得快活一些吧^^。當然,自從在花草世界「打滾」之後,植物的書籍或資訊也是我涉獵的範圍,看的不精,也不算什麼研究,但真的很有興趣喔,只要沾上一點點邊的,常能吸引我的注意。


說到看書這件事,心情便覺得高興,說上一整天也無妨,不過偏離了今天的主題,就暫且先打住,回歸訪花的有趣事兒吧。話說看到野菰(音ㄍㄨ),是在二、三個星期前的東眼山,那天秋日太陽發威,正是山遊的好時節。就在入口處往遊客中心途中的馬路內側草地上,幾株野菰大概也是看準了今天天氣正好,便出來伸伸懶腰,順便花枝招展打扮幾許,盛放那淺粉的迷人風情。


野菰列當科野菰屬的一年生寄生草本台灣原生種。全世界野菰屬植物紀錄上約有4種,台灣分佈有1種,就是今天所介紹的野菰。野菰除了分佈在台灣外,也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亞洲地區,台灣主要見於低海拔山區,花期主要為夏、秋(約6-11月)。


所謂寄生植物Parasitic plants),是指著生在他種植物體上,以特殊的器官吸取他種植物的養分生活的植物,被寄生的植物則稱為寄主植物。一般來說,寄生植物是以根狀吸器穿入寄主體內吸取營養或水份,野菰便是如此,它的細胞內不具葉綠素,葉片退化呈鱗片狀,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完全賴寄主以維生,又被再歸類為「全寄生植物」。另外有種寄生植物,其葉片細胞內仍具有葉綠素,除了吸取寄主營養和水份外,自己也可製造,像是桑寄生之類的植物,則屬於「半寄生植物」。


野菰沒有根,葉片也退化,全身看不到一點綠意,但卻盛放出白中帶有淺粉或紫的花兒,除了令人驚豔,也再次見證造物者的神奇。說起來,野菰喜歡的寄主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包括五節芒甜根子草等芒草,在這些不起眼的一片芒草根部,就是野菰的寄生所在。開花季節來臨的時候,因為野菰的莖短,經常埋藏於地下,所以它的花梗就會由地下莖中伸出,直立,光滑,長可達15-25公分它的花萼佛焰苞狀和花梗顏色相近約是淺棕色或土黃色花冠筒狀前端5裂,呈上下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色淺粉紅色至紫色,花徑約25公分。在網路上看過不少攝影達人把野菰的花兒拍的清新脫俗,明亮的花色搭配那枯草顏色般的花萼,猶如戴著草帽,出現在綠野中的調皮卡通人物。呵呵,只可惜我沒辦法拍得這麼好,這種意境就請大家在腦海中盡情想像就好,真是抱歉咧^^"


野菰的植物名令人好奇,尤其這個「菰」字,相信很多人搞不好連看都沒看過。嗯,可偏偏有不少植物中文名的用字還蠻艱澀少見的,「菰」就是其中一字。其實這名字自古即已用作植物名,指的是一種禾本科的水生植物,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茭白筍,很多人大概也不曉得茭白筍並非竹類植物,雖然它有個「筍」字,但兩者親緣算有點遠。至於「野菰」,則又和上述「菰」這種植物大大不同,更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二種植物。「野菰」的「菰」是另外一種含意,其意同「」,指的是菇這種真菌類的生物。由於野菰自生於山野,從地面冒出花梗,猶如菇類,故以名之。這樣的命名是很有趣,但有時候也讓人傷腦筋呢。另外還有一種「蛇菰」類的植物,也是因此而取名,改天介紹「穗花蛇菰」時,再來好好聊聊。  


 
1751505118.jpg
野菰植株全貌,花梗從地面伸出。


 
1751505112.jpg
花冠最為突出。聚集生長的花兒,猶如相互依偎的情侶呢^^


 
1751505115.jpg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是一對情侶喔~~


 
1751505113.jpg
由正上方觀察野菰的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化5裂(上唇2裂、下唇3裂),淺粉紅色,靠近先端邊緣則為紫色或紫紅色。


 
1751505114.jpg
(哈哈,我是小紅帽啦~~嗯,不對,我是小草帽啦^^)。花萼呈佛焰苞狀,淺棕色或土黃色,帶有棕色或深色條紋,頂端尖。


 
1751505117.jpg
如果不把花冠剝離,其實不容易瞧見躲藏其內的花蕊。不過從這個角度觀察,倒還是可以瞧見那黃色盾形的柱頭,但瞧不見它紫色的花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