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91花藍色,小花倒提壺淺藍.JPG

琉璃草Cynoglossum furcatum)。武陵農場

 

百來年前西方植物採集者接二連三來到台灣,每位採集者幾乎都在台灣採集到當時的新紀錄種,對他們而言,彼時的台灣猶如一塊樂土,自然而鮮少人為破壞,簡短的停留,即足以發現世人所不知的物種。我猜想他們那時的心情,應該是興奮至極吧。

 

 

今年八月的高山第一次之旅,我來到了武陵農場。雖說這裡是個農場,人為設施林立,但仍有不少高山野生植物分佈其中。回想起來,我的心情亦是興奮至極,不斷處於「應該會發現高山某野生花草」的愉悅狀態中。百來年前的西方人來台採集經歷,恐怕沒辦法重演一遍(就算拍成電影,應該也會虧錢吧),我無從見聞,但那樣的「興奮至極」的心情,我好像能體會一二。

 

 

固然琉璃草不是我在武陵農場第一個發現的野花,但發現了琉璃草,卻是心情上的雀躍之最。琉璃草(Cynoglossum furcatum)是紫草科琉璃草屬的一至多年生草本,也是台灣原生種。全世界琉璃草屬的植物約有五十至六十種,廣泛分佈在溫帶和較溫暖的區域,其中台灣分佈有三種,分別是琉璃草小花倒提壺(C. lanceolatum)和高山倒提壺(C. alpestre)。但琉璃草不僅分佈於台灣,它的蹤影也出現在日本、中國南部、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馬來西亞等處。在台灣,主要生長於中海拔山區的草地或破壞地。

 

 

琉璃草雖是草本植物,但高可達一公尺,全株被剛伏毛(strigose)。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下部葉具長柄(葉長可至20公分),上部葉逐漸縮小,無柄或近無柄。頂生或近頂生的聚繖花序(蠍尾狀花序),花序經常成對、分歧。花冠藍色,五裂,花徑不及1公分(僅約7-9mm),不過已比上回所介紹的野勿忘草要大上約一倍了。冠喉內具有兜狀的鱗片(fornices),花蕊均內藏其中。花萼綠色,五裂,亦被剛伏毛,宿存,結果期的花萼會較開花期的花萼長上一些(約長個1mm)。它的果實同樣是紫草科典型的小堅果四,卵形至球形,從背側觀看,略呈凸透鏡狀,其外表均勻帶有短刺(glochids)狀的腺體。這種構造,其實是延續生命的天然機制,透過具有黏性的腺體,可黏附在碰觸到小堅果的人或動物上,生命的蔓延便也就此展開。

 

 

琉璃草和同屬的小花倒提壺相當近似,連果實也都如出一轍。主要的差別應該是在花冠的顏色上,琉璃草的花純藍色,小花倒提壺則是淺藍色至白色),且花色通常不夠均勻,花冠上的顏色摻有淺藍至白的不同色層。未開花時,主要是觀察它的毛和葉,琉璃草的毛是剛伏毛,但小花倒提壺則是剛毛(hispid),且琉璃草的葉大上許多(葉上表面不具鈣化細胞),小花倒提壺最長僅約11公分(葉上表面具有鈣化細胞)。

 

古時形容青色的寶石為「琉璃」,琉璃草的花兒顏色湛藍,極有琉璃之感,故以名之。

 

 

 

IMG_1694-2.jpg

武陵農場的琉璃草族群穩定。植株外觀有時甚為凌亂(開花枝不斷往外分歧)。

 

IMG_1738.JPG

花冠藍色,五裂。

 

IMG_1691花藍色,小花倒提壺淺藍.JPG

仔細觀察花冠,冠喉內具有五枚兜狀的鱗片,花蕊內藏其中。

 

IMG_1690.JPG

從側面觀察花兒,鱗片立體突起的模樣更明顯。花萼綠色,具有短花柄,花序軸上密被剛伏毛。

 

IMG_1694-1.jpg

花序為蠍尾狀花序(可從花序尾端花苞觀察出),花序通常成對、分歧。

 

IMG_1693.JPG

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莖、葉都被有剛伏毛,葉上表面不具鈣化細胞。

 

IMG_1741.JPG

開花結果,果實為小堅果,有四,花萼可見宿存,包裹著小堅果。

      

IMG_1740.JPG

近看小堅果,卵形至球形,其表面均勻長有短刺狀的腺體,具有黏性,可黏附在人或動物的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