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 120.jpg

異葉珍珠菜Lysimachia decurrens),烏來信賢步道。

 

 

台灣珍珠菜屬台灣報春花科中的第一大屬,本屬植物又可分為花單出腋生頂生總狀花序兩大類。花單出腋生者,例如之前所介紹的小茄蓬萊珍珠菜等;花頂生總狀花序者,則如之前所介紹的茅毛珍珠菜及這回要介紹給大家的異葉珍珠菜。因此,可想而知,異葉珍珠菜應該是有著多數花兒懸掛花軸上的野花。

 

 

第一次見到異葉珍珠菜,已經是四年多前的事了,那也是我首次到烏來信賢步道探訪。那一回的探訪,發現了許多當時我沒看過的花兒,可謂是劉姥姥逛大觀園,逛得不亦樂乎,也拍得停不下手,相關的介紹可見這裡。其中,異葉珍珠菜也是那回邂逅的對象之一,當然,我也紀錄下她的倩影。當時本想說擇日再來好好介紹她,沒想到,一拖就拖到了今天,四年咧,大學都畢業了說(哈)。所以事不宜遲,就趕快把她端上檯面吧。

 

 

異葉珍珠菜Lysimachia decurrens)是報春花科珍珠菜屬的一至多年生草本(台灣植物誌稱一年生,但日本及中國植物誌均稱多年生),台灣原生種。除台灣有分佈外,尚分佈於日本(九州屋久島以南諸島、琉球諸島)、中國南部、中南半島、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台灣主要生長於低至中海拔地區,花期約為一至五月

 

 

頂生總狀花序的花兒,其上掛著一串小巧如鐘鈴般的白色小花,在野地裡若是開花了,很難不被發現。她的花冠和花萼都呈鐘形,且均五裂。花冠白至粉紅,花萼綠,雄蕊五,雌蕊單一,花蕊們均突出於花冠外。花絲和花萼上都被有微腺毛(花萼主要是分佈在萼片邊緣處)。花柄明顯長於花朵,花徑長約5-6mm,但花柄則長約1-1.5cm,以致花看起來更加纖細小巧。

 

 

是說她在我們台灣被稱為「異葉」珍珠菜,但究竟是哪兒「異葉」?誠易啟人疑竇。一般所稱的異葉,指的是葉形有二種以上明顯相異者,例如水生植物的水中葉和水上葉常可見葉形明顯不同者(像是異葉水蓑衣之類的),或如一般郊野植物也可見葉形有明顯差異者(像是變葉懸鉤子禺毛茛等),若稱之為異葉,當然是淺顯易懂。惟本種植物的葉為橢圓形、披針形至狹卵形,雖有若干變化,但差異性並非顯著,故若據此稱她為「異葉」珍珠菜,實在難讓人信服。合理的看法,其「異葉」指的應該是本種莖上的「葉」和總狀花序上每朵小花花柄基部處的「葉狀苞片」外形明顯相異,其葉狀苞片的形狀為針形絲狀,與其橢圓形、披針形至狹卵形的葉大異其趣,故乃有「異葉」珍珠菜之名。

 

 

中國對於本種的命名則直接多了,也就是將其種小名decurrens(意為「下延的」,指的是其葉基下延至柄)直譯為其中文名,故稱之為「延葉珍珠菜」。說起來,有時直爽是有好處,但多少還是要考慮名稱好聽與否。比較上,我還是覺得異葉珍珠菜比較具有特色,也好聽一些。由於本種在日本僅出現於九州屋久島以南諸島及琉球諸島,可謂是小島上才可瞧見的野花,加上其白色小花如同鐘鈴般,故其日文名被稱之為シマギンレイカ(漢字為「島銀鈴花」),既寫意又寫實啊,命名上更顯高段。

 

 

照片 125.jpg

烏來信賢步道可見異葉珍珠菜,長長的總狀花序很難不讓人注意。

 

 

照片 114.jpg

花軸上小花多數,花柄明顯長於花朵

 

 

照片 115.jpg

仔細觀察花兒,花冠白色、花萼綠色,均為鐘形,五數,故花冠、花萼均五裂,雄蕊亦為五,雌蕊則單一。花蕊們明顯突出於花冠外

 

 

照片 122.jpg

從這個角度觀察花兒,可見伸長的雄蕊花藥上佈滿花粉。花藥為紫色

 

 

 

page.jpg

更貼近一點,可見花萼(尤其是萼片邊緣處)和雄蕊花絲上的微細腺毛

 

 

照片 116.jpg

其葉互生,有時近對生,具葉柄,全緣,橢圓形、披針形至狹卵形。上開照片亦可見到其球形的蒴果,果上也可見宿存的花柱

 

 

 

照片 118.jpg

掀開葉背,還蠻可怕的說(本來不打算貼的...),其葉背佈滿暗褐色斑點或斑紋。主脈突出於葉背。

 

 

 

照片 117.jpg

葉基漸狹,下延至柄,柄具有狹翼。這葉基下延的型態,為其種小名decurrens的由來,亦是中國將之命名為「延葉」珍珠菜的由來。

 

 

照片 123.jpg 

其花柄基部具有針形或絲狀綠色苞片(如上圖),這葉狀苞片的形狀和她一般的葉形大不相同,故我們台灣將之稱為「異葉」珍珠菜。另外,其莖直立,有稜,其上亦被有細微腺毛。

 

 

照片 121.jpg

臨走前再看幾眼她小巧鐘鈴般的花兒,難怪日本將之稱為「島銀鈴花」(シマギンレイカ),真是花若其名啊。     

arrow
arrow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