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958 (2).JPG

鵝鑾鼻燈籠草Kalanchoe garambiensis),高雄旗津旗後山

 

有時會發現某種未曾謀面過的野花,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鵝鑾鼻燈籠草,便是個很好的例子。猶記得當時同事們一同出遊,我帶著大夥們慢步爬上了高雄燈塔所在的旗後山頂,山沒多高,約百來公尺而已。趁著休憩的空檔,我沿著附近的小徑梭巡山壁旁的諸多植物。這機會不可多得,因為旗後山是珊瑚礁隆起所形成,其上的植物生態迥異於北部的大小山區。沒多久,那黃色四裂的花冠突然間映入我的眼簾,花雖不大,但因其枝葉多已凋謝不存,黃花便顯得格外耀眼。嗯,我知道再次挖到寶了,恐怕這野花就是台灣特有的鵝鑾鼻燈籠草吧!

 

果然沒猜錯,此姝的確就是鵝鑾鼻燈籠草Kalanchoe garambiensis)。本種為景天科燈籠草屬的多年生小草本,不僅是台灣原生種,還是專屬台灣的特有種。燈籠草屬植物在全世界約有120種,多數分佈在熱帶非洲馬達加斯加等地。依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的記載,台灣共有3種本屬植物,除了本種外,尚有小燈籠草K. gracilis)、倒吊蓮K. spathulata),不過根據台灣物種名錄,近年來則又增加了長壽花K. blossfeldiana)、蘭嶼燈籠草K. tashiroi)及洋吊鐘K. tubiflora)這3種,所以目前台灣本屬野花已達6種。至於台灣植物簡誌則把本科落地生根屬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平野常見)也劃歸本屬,與台灣植物誌的認定不同,亦與台灣物種名錄的記載有異,本文爰不從之。

 

本種野花的分佈極為狹窄,大抵生長在高雄市(柴山、旗後山)及恆春半島近海珊瑚礁岩上,花期主要為9-11月。不過我是在1月間瞧見她們的身影,彼時已是花盡枝凋的時節,還能幸運與之邂逅,也算是老天保佑了,呵呵。

 

本種的花兒是耀眼的金黃色,花冠筒狀,先端四裂,平展,裂片卵圓形,先端鈍、微凹或略尖,花徑長可達20mm。花萼綠,也是四裂,基部合生。花序為聚繖花序,其上約有3-10朵花。初次看到本種野花,其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後方知是受到同屬長壽花的影響,蓋本種野花的外型還真近似園藝常見的長壽花。另外,本種的葉形及葉色變異極大,分類上固稱本種的葉為全緣,但實際觀察上亦有三裂的情形。葉色上一般常見綠色,但或因屆生長末期,或因氣候日照影響,亦有呈紫黑色的時候。

 

本種屬名為Kalanchoe ,多認是漢語「伽藍菜」的拉丁化,表示本屬是以伽藍菜為屬名,故亦有稱本屬為伽藍菜屬。本種種小名garambiensis則是「鵝鑾鼻的」之意,表示本種模式標本是在鵝鑾鼻所採。當初採集本種野花的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講座教授工藤祐舜(1887-1932),時間是在1930年4月30日,隨後工藤教授便在同年的熱帶植物學誌正式發表本種學名。本種中文名以鵝鑾鼻為名,完全是取乎種小名,直接了當。至於以燈籠草為名,亦無非本屬野花多具長筒狀花冠,形似燈籠,故以名之,日文名也稱本種為鵝鑾鼻燈籠草,中、日文的名稱倒也英雄所見略同,哈哈!

 

說起來,台灣野生植物除了本科(景天科)有燈籠草屬外,茄科亦有燈籠草屬(Physalis),算是中文名稱的「撞名」吧。兩相比較,茄科燈籠草屬的野花外形看來似乎更像是燈籠,取此名應該是略勝一籌。本種野花與同屬其他野花的花形近似,以花來判別並不容易。簡單分辨方式如下:

植物矮小(約10cm以下),葉亦較短(約3cm以下)→本種

植物較高(約30cm左右),葉亦較長(多超過3cm)→葉三裂或更多裂,裂片狹披針形(小燈籠草)∕葉匙狀長橢圓形,多不裂,偶三裂(倒吊蓮)

 

近年來,花色豐富的長壽花已成為秋冬時節常見的時令盆花。不過,為使國外引進栽培的長壽花更能適應台灣的氣候與環境,許多農業改良場或業者遂以長壽花各式栽培品種為母本,搭配本種野花作為父本,雜交育種出更多花色的新品種,花期也因而提早,讓人眼花撩亂不已。站在園藝栽培及市場的觀點,這或許是好的發展,但這雜交的各式品種若適應台灣環境後而不慎逸出歸化(其母本長壽花已被認定是近年來歸化的物種),恐怕在辨別上會是一個頭兩個大啊!

 

 

IMG_4059.JPG

高雄旗後山是珊瑚礁隆起形成的,這樣的環境孕育出特有鵝鑾鼻燈籠草。(這群小人們的表情相當生動呀!)

 

 

IMG_3963.JPG

植株矮小(約10公分以下),為肉質小草本,全株光滑。

 

 

IMG_3966.JPG

花序為頂生的聚繖花序,約有3-10朵小花,花冠筒狀

 

 

IMG_3958.JPG

花冠先端四裂,平展,黃色。

 

 

IMG_3958 (2).JPG

貼近觀察花兒,可見花喉內隱身有花蕊。雄蕊有8,呈兩輪排列,基部與花冠筒合生。從這個角度則看不到雌蕊。

 

 

 

IMG_3961.JPG

花萼綠色(圖片中已是接近宿存的花萼,故顏色漸褪),四裂,基部合生。

 

 

IMG_3964.JPG

花落結果中。不過本種的花會宿存,故仍可見花冠、花萼枯萎的模樣。果為蓇葖果,卵狀橢圓形。

 

 

IMG_3965.JPG

本種的葉為單葉全緣綠色,葉通常為3公分以下。不過,本種葉片及葉色變異極大,葉片也會有三裂的情形,而葉色亦有呈紫黑色的狀況。

 

 

118854.jpg

工藤祐舜於1930.4.30在鵝鑾鼻所採集到的本種野花,此為模式標本,相當珍貴(引自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arrow
arrow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