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佛甲草(Sedum mexicanum),桃源仙谷。
是說最近的天氣變得舒適許多,從不久前的春寒料峭轉換成春暖花開、春和景明,總算能脫掉厚重的衣物,個人的活力好像也因而增加不少(呵,有種從冬眠中甦醒的感覺^^)。既然活力恢復幾許,似乎就應該接著寫中斷許久的景天科花文(好囧...),猶記得是介紹到佛甲草屬的第四種植物,那麼今天就來談談本屬的第五種植物好了。
記得在野外第一次看到松葉佛甲草,是在多年前的桃源仙谷,一整塊巨岩上,盤據了整片的本種野花,金黃鮮澄的星形花兒,讓有點幽暗的小徑增添了不少活潑跳躍的氣息。這星形花兒就是佛甲草屬野花的鮮明特徵,她的同屬近親出現在海濱,也出現在高山,而這近郊的山區中則蹦出了本種野花的身影,能夠瞧見她們,其樂也無窮啊。
松葉佛甲草(Sedum mexicanum)是景天科佛甲草屬的多年生草本,並非台灣原生種,而是歸化種。台灣植物誌第二版記載本種原生於墨西哥、美洲等地,其種小名「mexicanum」就是「墨西哥的」之意,大抵表示模式標本就是在墨西哥所採。不過亦有認為種小名雖以墨西哥為名,但其原生地是否確為墨西哥,仍有疑問。不過,不管如何,本種因被廣泛作為園藝栽培,已經流通世界各地。在台灣的多肉市場,亦常可見本種的展示、出售,可謂是標準的「市場肉」。說起來,固然本種已經逸出而成為歸化植物,但野外未必常見,反倒是經常可見人工的景觀栽培,像是庭園花圃、人行道或公園的地被植栽,常可見到本種野花的身影,花期為五到六月。
本種野花有著佛甲草屬的典型特徵,也就是花色為黃,花為五數:花瓣、萼片均為五,雄蕊則為萼片的二倍(10)。花冠五星形,每枚花瓣為披針形或菱狀狹卵形,長約5-6mm;花萼則為綠色,每枚萼片不等長,披針形,長約3-6mm。花序為頂生的聚繖花序,花數繁多,花梗(花序軸)長,每朵小花下方有一枚綠色苞片,苞片披針形,長僅約3-4mm。
本種野花和台灣同屬其他野花的區別方式,從分類上來看,是本種具有不孕枝(sterile branches)和(可)孕枝(floriferous branches)。同屬其他野花則多不具不孕枝。不孕枝的葉為4(5)葉輪生,孕枝的葉則互生至輪生。當然,本種野花在葉形上本就與台灣同屬他種野花的葉形差距甚大,也就是本種的葉為線狀披針形(近圓柱形),長約5-20mm,形似松葉,此所以本種中文名以「松葉」佛甲草稱之的緣故,所以單從葉形也就可以輕易區辨。
本種於台灣最早發表的紀錄是在1913年由早田文藏發表於台灣植物圖譜,但當時所認定的學名為「S. obtuso-lineare」,其中種小名「obtuso-lineare」是「鈍的、線狀的」之意,乃係形容本種的葉形特徵,採集地則是在淡水。當時給予本種野花的日文名則為「かんざしまんねんぐさ(簪萬年草)」,形容本種花兒盛開時猶如花簪一樣美麗。不過,後來台灣植物誌認定上開學名只是本種野花的同物異名,正式的學名仍是「S. mexicanum」。因其種小名之故,日本即將之稱為墨西哥萬年草,倒也直接了當。
盤據桃源仙谷巨岩上的本種野花,即便夜色已然昏暗,拍攝起來仍相當亮黃。
聚繖花序,花數繁多。
貼近觀察花兒,可見花數為五:花瓣(黃,披針形或菱狀狹卵形)、花萼(綠,披針形,不等長)均為5,雄蕊則為10,其中5枚與花瓣對生,基部與花瓣基部合生;雌蕊5,花柱甚短;子房上位,心皮亦為5,直立,離生(僅基部少許合生)。花藥於開裂前黃色,開裂後則帶紅色。
每朵小花的下方可見一枚綠色披針形的苞片。
單葉,線狀披針形、近圓柱形,形似松葉。其中上二圖為孕枝的葉,輪生至互生。
不孕枝的葉則四(五)葉輪生。
花落結果中,果為蓇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