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448.JPG

玉山佛甲草Sedum morrisonense),合歡山。

 

 

佛甲草屬的植物說來甚多,不僅台灣在地或歸化的已為數不少,若有接觸多肉植物的朋友,應該就會知道市面上有著更琳瑯滿目的佛甲草屬各式品種(多肉市場一般多以「萬年草」稱之,此乃因直接採用日本名之故)。或許因為如此,加上本屬植物的花兒外形多屬雷同(五瓣,黃花或白花),差異往往僅在咫尺間,常讓人對本屬植物的分辨一個頭兩個大。

 

 

說來這是讓人頭痛之處,但矛盾的是,卻也是讓人覺得有趣之處。去年我曾到荷蘭一行,當地風光明媚不說,花草扶疏真可謂人間仙境。然我稍微探究了當地植物,卻發現因荷蘭幾乎全境皆平,全國各地外在環境近似,所以植物種類極其有限,花兒美則美矣,卻可能盡是那百來種,少了多元化的精采,不若台灣物種豐富,深山野嶺亟待探尋的猶屬不少,那種樂趣絕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所以頭痛的本身,也許就是樂趣的所在吧。

 

 

回歸正題,這回介紹第四種佛甲草屬的植物,也就是玉山佛甲草Sedum morrisonense),本種為多年生直立肉質草本,台灣特有種,僅產於台灣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山區,多生長在向陽的路旁、裸岩、碎石坡等處。本種固然是台灣的特有種,但數量上一點也不稀少,算是高山常見的植物,合歡山的路旁邊坡或岩屑裸露地,常可輕易發現本種的身影。

 

 

本種的花兒一樣是五瓣黃花,可謂和多數的本屬花兒一樣,乍看都是難分的。但本種和本屬他種花兒還是可以簡單區分的,就是本種產於高山(尤其是裸岩、碎石坡之類的地方)、全株光滑、葉長小於一公分(所以最好要有一公分長度化為實際時究竟是多長的概念)。單單以此,應該就可輕易辨別異同。

 

 

本種最早是在1908年由日治時期的台灣植物學者早田文藏在「台灣高地帶植物誌」所發表,發表的學名即為現今學名Sedum morrisonense,一直沿用至今。其間也有認為本種即為日本佛甲草S. japonicum)等的說法,不過該等名稱的使用仍不被認同(僅列為異名),而非正式的學名。

 

 

學名中的種小名morrisonense即是「玉山的」之意,表示本種模式標本是在玉山所採,故以名之。傳說十九世紀時有回美國商船亞歷山大號駛離安平港的時候,船長W. Morrison見到高聳的玉山,將之記載在航海日誌中,故早期西方多稱玉山為Mt. Morrison摩里遜山)。本種種小名morrisonense即是Morrison的拉丁化。嗣後,到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玉山改為新高山二イタカヤマ),紀念玉山超越富士山成為日本境內第一高山。本種的日文名忠於學名,遂將本種稱為「新高万年草二イタカマンネングサ)」,雖山名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座山。到了現代,新高山的名稱已被卸下,本種以「玉山」為名自然也是應該的。而玉山的英文名,在官方的正式名稱中是稱為「Mt. Jade」,純粹把「玉」翻譯過來而已。時代的潮流演變,不僅在歲月的交迭中看得見,從植物名稱中也看得見啊。

 

 

IMG_9475.JPG

合歡山的路旁裸岩、碎石坡常可發現本種的身影。

 

IMG_2639.JPG

清晨朝陽漸射,本種的花兒也逐漸甦醒。

 

IMG_6680.JPG

雖說是特有種,但數量不少,合歡山遊客中心石門山的路旁邊坡有穩定的族群生長。

 

IMG_9677.JPG

找株比較小的來觀察,可見全株光滑,莖直立,單葉互生,葉肉質,長約6mm,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聚繖花序頂生。

 

IMG_3448.JPG

觀察花兒,花小(花徑長僅約7mm),無柄,花色黃,五瓣,雄蕊十(內五外五),雌蕊五。

 

IMG_9669-1.jpg

更貼近看,可見五枚雄蕊與花瓣互生,另五枚與花瓣對生。花萼綠色,亦為五,萼片不等長

 

IMG_2641.JPG

換個角度看,可見植株泛紅,花兒下方有葉狀苞片

  

IMG_2660.JPG

果(蓇葖果)熟時,會呈現紅色的烈焰景觀,不知還誤以為盛開紅花呢。

 

IMG_2640.JPG

熟果紅色,每一朵花有五個蓇葖果,果內種子細小多數。果熟時直立,此點與尖萼佛甲草S. parvisepalum)的熟果平展明顯不同。

 

IMG_2626.JPG

走之前再回味一下!本種生長於高山,其實經常見到的模樣會是沾滿露水的樣子,真可說是不畏風寒啊!

arrow
arrow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