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354.JPG

疏花佛甲草Sedum uniflorum),福隆

 

 

疏花佛甲草雖然也生長在台灣海濱,但相對於海濱常見的台灣佛甲草石板菜),本種卻甚為少見,只分佈在台灣北部的某些沙質地。兩年前(2013年)的3月第一次在東北角福隆海邊發現她們的蹤影,只可惜花苞猶未冒出,無花可賞,留下幾許殘念。去年3月再訪福隆,這次改換另一處沙灘碰碰運氣,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這回見到的是花容壯盛的她們,與其他野花叢生,就像春季的海濱小(野)花園,觀察她們族群在此的分佈,可謂甚廣又甚為穩定,也讓我對這處沙灘留下深刻印象。

 

 

疏花佛甲草Sedum uniflorum)是景天科佛甲草屬的多年生肉質草本,台灣原生種。除台灣有分佈外,尚見於日本、琉球諸島等處。花期為三到六月

 

 

本種和前面介紹過的幾種同屬近親一樣,都是開黃色五星形的花,花徑與台灣佛甲草相當(略小),但花數明顯稀疏,故本種中文名稱遂以「疏花」為名。相較於台灣佛甲草數量多且密的聚繖花序,本種多係呈穗狀花序,花序上只約略五、六朵花,花量完全不能相比。本種植株亦屬小型,株高約在7-12公分之譜,莖則叢生,葉亦顯得小巧(長約3-5mm),不似台灣佛甲草較大型的匙形葉,本種葉形為狹柱狀橢圓形,兩者植株及葉形亦有明顯差異,區分上應不成問題。

 

 

本種種小名uniflorum為「單花的」之意,表示本種的花為單生之意。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簡誌均稱本種的花為單生,偶為穗狀花序,但依照我實地的觀察,其實本種大部分的花均非單生,而是穗狀花序,有些看似單生,但往往只是生長階段的不同而已。頂生的花兒綻放後,接下來似乎會再往上冒出花軸,這時所謂單生的花,其實只是穗狀花序基部的花罷了。因此,本種的花究竟有無單生的情形,我仍存疑,而從本種中文名的命名是採「疏花」佛甲草的命名,而不名之為「單花」佛甲草,亦可見或有爭議。當然,或許還有第二種可能性,也就是本種根本就不是Sedum uniflorum,而是不同的物種。其實早在日治時期,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在他所著的「台灣植物圖譜」便已採取此種觀點,其將本種發表學名為S. sasakii,並說明本種外觀雖與S. uniflorum近似,但兩者的花大為不同,頗值參考。不過,現今台灣對於本種的定位,依然是採取本種即係S. uniflorum,而S. sasakii只是她的同物異名。

 

 

日本稱呼本種為「大唐米タイワンタイトゴメ)」或「小米年草コゴメマンネングサ)」。所謂大唐米,指的是11世紀由中土引入日本的一種長粒米。由於本種的葉形猶如這種長粒米,且在日治時期在台灣發現,遂稱之為台灣大唐米。至於小米萬年草的由來,也無非是源於本種葉形形似小米之故,遂以名之。呵呵,無論是哪種命名,均相當寫實的描繪出本種米粒般的葉形可愛模樣,甚屬有趣啊!

 

 

IMG_6106.JPG

福隆的這處沙灘,可見疏花佛甲草穩定且廣泛的族群生長情形。

 

 

IMG_6104.JPG

點點黃花盤據植株頂端,花色黃,五星狀。

 

IMG_6087.JPG

貼近觀察花冠,花徑約一公分,雄蕊十枚,分五、五內外兩圈,內圈與花瓣互生,外圈與花瓣對生,花絲並連生在花瓣基部,花藥黃,雌蕊則為五。花萼綠,萼片五,長橢圓狀線形,近似等大,與台灣佛甲草的萼片不等大亦明顯不同。

 

IMG_6371.JPG

側看花兒,亦別有一番味道。可見著生在花瓣基部的雄蕊明顯短於花瓣,花藥橢圓形。

 

 

IMG_6374.JPG

其實本種的花常見的是穗狀花序,只是花軸有些歪斜,每朵花下方均有一枚葉狀苞片,花朵由下陸續往上綻放。

 

IMG_6108.JPG   

近看花苞。

 

 

IMG_6095.JPG

本種的葉肉質,單葉互生,全緣,狹柱狀橢圓形,形似米粒,故日本稱之為台灣大唐米或小米萬年草。莖叢生,會呈平臥狀。

 

 

IMG_8235.JPG

花落結果,果為蓇葖果。

 

 

IMG_8231.JPG  

貼近觀察果實,蓇葖果有五,果熟時放射狀平展(簡誌稱果熟時「直立」應係訛誤),其內會有黃色種子(約0.5mm),上圖即可見黃色種子。

arrow
arrow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