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花草的命名由來,可說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花草名字的由來,可能是從古名,可能是今人所賦予的,也可能是直接迻譯自學名或外國名;可能是源自於它的外形,或源自於它的氣味、功能或維生型態;如果是源自於外形者,也可能是因為它的花形、葉形的特殊,也有可能是導因於它的其他部位,甚至因為它的果實或種子。基本上,因為花的外形特殊而命名者,佔了相當多的比例,我之前也曾經介紹過幾種,像是兔尾草、紅蝴蝶、貓鬚草之類的。這一次要介紹的花草,也是因為外形特殊而因此被命名的,但並非是因為花形特殊。首先要介紹的野花,是因為它那長長的花柄(花梗),在菊科花草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有了「長柄菊」之名。其次要介紹的,也是菊科的野花,不過它的頭花呈盤狀,被覆瓦狀排列的苞片圈圍,形像「闊苞」,加上它的莖部具有翼狀構造,所以被稱之為「翼莖闊苞菊」。這二種野花的命名是來自於它的「花柄」或「總苞、莖部翼狀構造」,它們的特殊形體構造確實使人難忘,如果你邂逅過這二種野花,相信就不太會忘記它們的花名。
今年我回高雄過年期間(2月14日),首度在橋頭台糖廠區看到長柄菊日補記),因為它較常見於中南部比較乾燥的低海拔開闊地。邊花是白或淡黃色的舌狀花,約5朵,心花則是黃色的管狀花,多數。
長柄菊(Tridax procumbens)是屬於菊科長柄菊屬的多年生草本,原產於熱帶美洲,現已歸化於台灣。它也是台灣現有長柄菊屬植物的唯一一種,特長的花梗在菊科植物中相當獨特,花梗的長度可達10-20公分。同時它具有匍匐莖,可多分枝而形成大片群落,加上花梗長,結果後具有冠毛的瘦果將可輕易隨風傳播,這更加解釋了為何長柄菊能夠形成大片群落。除了在橋頭台糖廠區一睹它的蹤影外,我在高雄愛河畔也發現了正大肆生長的長柄菊。
這是逐漸成熟的瘦果。它的瘦果呈圓筒形,密被毛,成熟時會呈棕色,並具有灰白色的冠毛,冠毛呈羽毛狀。
一般說來長柄菊的邊花(舌狀花)有五朵,不過也可偶見具六朵邊花。
................這是分隔線........................
去年(2009年)的9月16日,我曾經一早到板橋大漢橋下的濕地訪花,也因此得以瞧見少數菊科植物中屬於濕生品種的其中一種,也就是眼前這一群高大的翼莖闊苞菊(Pluchea sagittalis)。
這是翼莖闊苞菊的頭花。頭花頂生於莖頂,呈繖房狀或圓椎狀排列。它的花全為管狀花,不過花色不同。邊花白色,多數,心花則帶紫色,數量較少。邊花均為雌花,均可稔(也就是可受粉結果),心花則雖二性,但雄蕊可稔,雌蕊則無法受粉結果。換句話說,日後會受粉結果的將只有邊花(呵呵,偷生心花雄蕊的種),心花則只是好看而已。
明顯的莖部翼狀構造,藉此就可輕易辨識翼莖闊苞菊。台灣目前的闊苞菊屬植物共有四種,除了翼莖闊苞菊之外,其他三種闊苞菊都沒有這種翼狀構造。這種翼狀構造是從葉基向下延伸至莖部及分枝上。
翼莖闊苞菊原產於南美洲,近年來歸化於台灣西北部的開闊地或濕地,其族群正在迅速擴張中。目前在台灣各地稻田、濕地、沼澤或潮濕的地方都可發現到它的蹤跡。目前所看到的照片則是花朵已謝並逐漸結果的模樣。
哈哈,想不到結果後的模樣是一團白茫茫的,好像是瞬間白鬚的白頭翁呢。
仔細看它的瘦果,其實還蠻小的,只不過因為數量多的緣故,才聚集成一團白毛狀。它的瘦果呈四至五角柱狀,具有少數剛毛狀冠毛。
台灣的野花世界忒是有趣,南北野花也常大異其趣。雖然不見得能成為人人家中的園花,但野花的自然野趣卻使人嚮往不已。觀察野花不用跑很遠,住家附近就行,不用準備很多器具,隨意時甚至只要憑肉眼極可(所以最好要維持好的視力呀~~)。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