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晃眼,分發到地院已經十年了。回顧過往的歲月,彷彿歷歷在目,卻又像泛黃的照片,塵封許久,好像在講述某個別人的故事般,那樣遙遠而不可及了。人生總有這二面觀,沒有經歷過,往往只能享受當下,卻無法回味從前。哈哈,也不想把自己講得這麼老氣橫秋,好像自己多老似的,畢竟我還很年輕呢(哈哈哈,大笑三聲~~)。只不過這十週年說起來不久,卻也是三千多個日子了,如果拿來寫一本書,它的厚度也足當枕頭了,說什麼也應該要為文以資紀念才對。有感於此,這幾天我左思右想,什麼樣的植物會讓我有「十週年的深刻感受」呢,是燦爛大開的鮮豔園藝花朵?還是那細小至微的野生小小花草?好像都不是耶,「十週年的深刻感受」,應該是有些沈潛不欲人知,但猶仍富有朝氣的,應該是成熟穩重而不輕佻的。這時候腦海中漸漸浮出影子,我想白色花冠中帶有淺淺紫色的水苦藚,淡雅卻不失明亮,在冷冽冬季後的新春萌發,展現了生命勁力,也柔化了一田嫩綠,應該可以代表我對十週年的感受吧。




水苦藚是玄參科婆婆納屬的一、二年生草本,也是台灣原生植物,主要是分佈在全台中低海拔澤地、河床或稻田中。 






仔細看它的花序,呈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  




二個星期前,在濕地田畝沿路探索時,赫然發現了這幾株水苦藚,它們正恣意享受春光中。這種溫暖的天氣最適合它們,一旦進入到夏季高溫時期,厭惡高溫的水苦藚恐怕就不復存在了。這時如果還想要搜尋到它們的蹤影,可就要另往高處走了,把海拔提升到二千公尺左右,像是武陵農場、梨山、思源等地,這些地方的仲夏日可是水苦藚的生長季節呢。  




台灣婆婆納屬的植物目前有11種左右(簡誌說是10種,但2009年又發佈新歸化種~~睫毛婆婆納),水苦藚算是在平地比較易見的。仔細看它的花,萼片四或五深裂。花冠筒狀,輪形卻又呈二唇化。哈哈,這句話時什麼意思呀?用講的不清楚,就請仔細看囉,那看似五枚花瓣的花冠,其實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解讀,一部分是它的上唇,先端有些微凹,所以看似二枚花瓣;一部分是它的下唇,則確實有三片花瓣。它的雄蕊有二,花藥紫色。花色真的很淡雅,有說是白色帶淺紫色,有說是玫瑰色或淺藍紫色,我覺得都可以成立,其實花色中還帶有淺紫色的線條說。  






如果看這朵花,可能又覺得它的花瓣只有四片,與剛才看似五片不同。其實就如同剛剛所說的,水苦藚的花冠二唇化,下唇通常是三片花瓣,但上唇的先端則微凹(就像之前所看似的五瓣花)或全緣,如果是全緣的,就像現在所看到的,上唇的花瓣就看似只有一片了,所以總共加起來是四片。呵呵,很有趣吧。眼前這朵花,它的花藥上佈滿了花粉。 



可能有人會問說,為何叫水苦藚呀?其實這不是好解的問題。植物的命名其實五花八門,有些命名說真的還甚難理解,尤其是一些古名,亙古流傳下來,時間一久,何以當初要這樣命名,已經眾說紛紜,無從查考了。水苦藚特殊的字眼,當然就在於「藚」這個字,詩經中就已經提到這種植物了,當時的婦女採集很多種類的野草作為平日食用的蔬菜,所以詩經中出現了不少野花野草的名字。多數古書註解認定它就是現在所稱的「澤瀉」,開小白花,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說法,不過我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也是採這種看法。相較於「藚」被認定是採集的野菜之一,另外有很多野草因其味苦而被稱為「苦藚」(就像現在苦藚菜屬的植物一樣,例如刀傷草),理由或許也是這樣來的。至於水苦藚,如再依此類推下去,無非是因為它具有親水性(一般都是將之列為水生濕地植物之一),且或許味道也算苦吧(哈哈,我沒嘗過),因此賦予它「水」「苦藚」這個大名。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姑且提供給大家參考。  



在野地裡,除了從花朵來判斷水苦藚之外,也可以從下列三個特徵來辨識:

1上半部葉對生。

2葉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

3植株直立。



 

它的葉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短柄至無柄,近全緣或細鋸齒緣,無毛或微被小腺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tterflag 的頭像
    letterflag

    家栽好逑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