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小牙草(Dentella repens)從前是常見的雜草,但近年來自從除草劑大量使用之後,很多地方已經難得一見,有些書籍甚至還把小牙草列為稀有野生植物。就我個人的觀察經驗,確實也未曾在日常生活周遭瞧見過小牙草。有人說,小牙草的身旁常伴隨生長小葉冷水麻、酢漿草之類的野生花草,但時至今日,雖然仍可在路旁、牆角常常瞧見小葉冷水麻、酢漿草,卻已不輕易發現小牙草的蹤影了。
只不過小牙草真的已經變成稀有了嗎?透過許多野生植物熱愛者的鏡頭,好像並非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在許多地方瞧見它們的身影,畢竟小牙草有其安身立命之道,雖然不像從前如此這般興盛,但猶可在不少空間裡展現它們強韌的生命力。
我會瞧見小牙草,實在是個意外。前些時候到花蓮理想大地家庭旅遊,苦命踩完腳踏「船」之後,頓生不適,便在岸邊休息片刻,想說就趁這當下看看周圍有什麼「野草」好了,想不到,就瞧見了號稱稀有的小牙草,也算是幸運吧~~
小牙草是茜草科小牙草屬的一年生匍匐草本,台灣原生種。小牙草屬的植物在全世界約有10種,分佈於東南亞和澳洲,其中台灣分佈1種,就是小牙草。但小牙草不僅僅生長於台灣,東南亞和澳洲也都有它的足跡紀錄。
台灣小牙草屬的植物既然只有小牙草一種,辨識上就顯得簡單許多。它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稍帶肉質而對生的葉,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倒卵形,大小僅4-10mm,近無柄。由於整體植株都非常嬌小(包括它的花朵也是),或許就是這樣特殊的葉,因此才有「小牙」之稱吧。它的種小名「repens」就是匍匐的意思,正代表它的莖條匍匐生長的特性。
它的花兒甚小,僅約6-12mm長,得靠微距才能近身觀察。花冠漏斗狀,先端5裂,淺黃至白色,內被毛,花蕊就被隱藏在毛後的花喉內。子房下位,花萼和子房外側都被有長毛。由於小牙草的花兒太小,目前坊間介紹野花的書籍,少見有小牙草的介紹,這樣的結果,把小牙草和人們拉的更遠了...
台灣植物誌記載小牙草分佈的地點是在中部、南部的低海拔乾地和路旁,但我卻可在花蓮瞧見它們的身影,可見植物的分佈絕非文獻說了算,田野的觀察有時會有不同或新奇的發現。
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淺黃色至白色,花冠內被毛,花蕊隱身於毛後花喉內。花單生,頂生。
花萼綠色,也是5裂,裂片披針形,子房下位,花梗無或短。花萼和子房外側都被有長毛。
葉多少肉質,對生,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倒卵形,先端銳,全緣,無柄或不明顯,羽狀脈,但側脈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