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水竹葉(Murdannia bracteata),攝於陽明山。
最早發現大苞水竹葉的蹤影,約略是在二、三年前,當時是在往土城五城山訪花的途中,於一間荒廢的房子前首次見到這種花苞「糾結成團」、可謂「奇形怪狀」到了極點的植物(其實也搞不清楚是尚未開花,還是已經開完了花,所以說是「花苞」,也只是口語上不精確的說法)。由於沒有半朵花出來見人,以我當時甚為有限的野花知識(當然,現在也還是有限...),可說摸不著頭緒,完全不知這是何許花也。
隨著時光流轉,現在已經知道它的身分。不過知道歸知道,迄今為止,依然沒在前面所說的那條山路上瞧見過它的花顏,也算是憾事一樁啊。
大苞水竹葉(Murdannia bracteata)是鴨跖草科水竹葉屬的多年生草本,不過並非台灣原生種,而是近幾年來歸化於台灣的物種。它原生於中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中南半島、泰國等地,由於可作藥草用,疑似因此被引進台灣栽培,才逸脫歸化於台灣平野至低海拔山區。除了在土城郊山見其蹤影外,我也曾在土城柑城橋下濕地發現其穩定的族群生長。甚至後來我在接近中海拔的陽明山山區亦發現其蹤影,可見其拓展領域的本領猶如牛軛草,實不可小覷。台灣植物誌、簡誌現仍未對其有所記錄,不過台灣數位植物誌(Digital Flora of Taiwan)業已有專文介紹,台灣物種名錄也把它列為台灣正式的物種。由於它的生長態勢之強,名錄上也認定它是屬於「入侵種」。
大苞水竹葉既是鴨跖草科植物,同樣具有「三數」的特色。它的花瓣、萼片均為三,雄蕊則為六。它和牛軛草 (M. loriformis)同屬鴨跖草科水竹葉屬,兩者外形及多數特徵可說極為近似,例如花瓣同為紫色(牛軛草花色較淺,但深淺與否有時並不好判斷),花萼同為綠色透明狀,可孕雄蕊二(花藥靛藍),不孕雄蕊四(其中一枚雄蕊花藥退化,另三枚花藥三裂),幾乎與牛軛草可說如出一轍,如果只看花朵,實在難以區分呀。
幸好,大苞水竹葉有個極具個性的鮮明特徵,雖然它和牛軛草的花序都是蠍尾狀(聚繖)花序,但它的花序密集成頭狀的樣子,牛軛草的花序則無此特徵,其上的小花明顯稀疏多了。
大苞水竹葉的種小名「bracteata」就是「苞片」的意思,故中文名亦從之,不過多加了一個「大」字,讓人好奇它的苞片真的很大嗎?其實也沒有,至多僅比牛軛草大一些,但實不足稱大呀。不過若把中文名大苞的「苞」解讀為花苞的意思,則大苞水竹葉那眾多花苞密集成頭狀的模樣,確實也算是碩大,如以此稱之為大,倒也算名符其實。在中文名稱上,目前尚未定調,台灣數位植物誌稱它為大苞水竹葉,但台灣物種名錄則稱它為「痰火草」(此名與中國對其之稱呼相同)。之所以稱為「痰火草」,無非就是本種可以作為此方面藥用之故,台灣民間俗稱它為「肝炎草」或「肺炎草」亦係此故。
陽明山已經有穩定的族群生長。具走莖,匍匐蔓延成片。
花顏幾乎與牛軛草如出一轍,大小亦差不多,均屬小花系列(常約5mm,寬約4.4mm)。對稱花,花瓣近圓形,紫色(或粉紅、藍);萼片淺綠色,船狀披針形。
花頂生,花軸從莖頂抽出。若仔細觀看此張照片,可以瞧見在花序基部的綠色苞片(卵形或寬卵形)。相較於牛軛草的苞片於花開時隨即掉落,大苞水竹葉的苞片則較遲凋落。
雖說是蠍尾狀(聚繖)花序,但由於小花又密集生長,如同擠在一塊的頭狀。如此碩大的花序,頂著正在盛開的花兒,花兒美則美矣,但說有多怪,就有多怪呀!
花均為兩性花(牛軛草除兩性花外,尚有雌蕊退化的雄花)。雄蕊六,二枚可孕(花藥靛藍色),花絲著生紫色鏈珠狀毛,四枚不孕(一枚雄蕊花藥退化,另三枚花藥白,三裂,花絲光滑)。雌蕊單一,花柱光滑。
蠍尾狀(聚繖)花序。(攝於往土城五城山途中小徑)
(上圖)葉披針形,長可達11-18公分,寬可達1.1-1.4公分。上表面光滑,具緣毛,葉鞘亦具緣毛。(下圖)具走莖,可生不定根,鬚根。
還是分辨不出大苞水竹葉與牛軛草?看看下面這張照片,便可輕易分辨兩者。大苞水竹葉的花序密集成頭狀貌(猶如一大團綠色集結物),但牛軛草則明顯稀疏排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