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065.JPG 

牛軛草Murdannia loriformis),攝於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
 
 

嗯,先前已經介紹了五種鴨跖草科的植物,今天緊接著說說第六種。講起來,在台灣分佈最廣,也最容易被人瞧見的鴨跖草科植物,應該非牛軛草莫屬了。它們廣泛分佈在全台低海拔至平野區域,親水性雖不如鴨跖草類的近親,但正因為不必然親水,反倒不用受限於非得在潮濕地才能生存,即便是日照充足的開闊地,依然可以「樂活」,所以族群分佈才能極盡擴張,亦始造就了隨處可見的牛軛草族群。


牛軛草Murdannia loriformis)是鴨跖草科水竹葉屬的多年生草本,也是台灣原生種。全球水竹葉屬的植物紀錄上約有五十種,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以亞洲地區為主。依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的記載,台灣水竹葉屬的植物計有四種,牛軛草即是其中一種。但在更新的資料上顯示,台灣水竹葉屬的植物目前已達七種(含變種),其中又以新近歸化的大苞水竹葉M. bracteata)擴張最為迅速,恐怕已有繼牛軛草之後,成為水竹葉屬第二號人物的趨勢,是福是禍,仍有待觀察。


牛軛草既然是鴨跖草科的植物,同樣具有三數的特徵。它的萼片、花瓣均為三,雄蕊則為六。萼片船狀披針形,等長,綠色透明狀。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淺紫、粉紅或紫色。花小,長僅約4.26.2mm,寬僅約3.24.4mm。雄蕊六枚,花絲光滑或被毛。其中二枚為可孕雄蕊,等長,花藥紫色,花絲白或淺紫;另外四枚為不孕雄蕊,其中三枚等長,且花藥白或黃,另一枚則花藥退化。雌蕊單一,花柱光滑。


牛軛草除廣泛生長在全台外,亦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越南、泰國、中國南部、菲律賓、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琉球(沖繩)。牛軛草的學名最早於1961年在印度被發表,台灣植物誌第一版採用的學名是M. simplex,嗣後第二版則改採M. loriformis,這也是目前台灣所認定的正式學名。


牛軛草這個名稱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一朵小小小的花兒竟然與牛軛扯上關係,誠使人費解。其實,所謂「牛軛」是指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隻頸背上的曲木,其彎曲的線條猶如半月曲形,因此在地理學上,有一種河流曲流的頸部遭截斷後,所形成的半月曲形湖就被形容為「牛軛湖」。同理,仔細觀察牛軛草的每枚花瓣邊緣線條,不也是形似半月曲形,故以「牛軛」草稱之,倒也頗符其實啊。


牛軛草又被稱為「細竹篙草」,主要是因為它的莖條匍匐細長,莖節明顯,猶如細長之竹篙,故以名之。鴨跖草科的植物由於和竹類植物同屬單子葉植物,具葉鞘,莖節分段甚明,與竹類植物相似,從而在中文命名上,常被冠上與「竹」有關之名稱,前此介紹的「竹仔菜」如是,「水竹葉」乙詞亦是如此,所以牛軛草被稱為「細竹篙草」,想來也是剛剛好而已(哈)。 
 

            
 
1283813509.jpg  

牛軛草從平野至低海拔山區的分佈群落極廣,尤其喜好日照充足的開闊草地。(攝於新竹北埔某田邊)



1283813513.jpg

匍匐草本,未開花前不甚引人注意,一旦開花,縱然花小,但依舊討喜。
 


 
1283813510.jpg

頂生的花序極有特色,看似眾多花苞擠在一塊,但仔細觀察,其實是單一的蠍尾狀花序(聚繖花序的一種變形)。另外,除了頂生的花序之外,有時也會從莖生葉的葉腋處開出一或二朵花。(攝於土城山中湖)
 
 

 
1283813514.jpg
花三數,也就是花瓣三、萼片三及雄蕊六。花萼綠色透明狀,花瓣則為淺紫、粉紅或紫色。

 



IMG_7065.JPG
 萼片披針形,與花瓣對生,微曲成船狀。花瓣則近圓形或倒卵形,其邊緣線條猶如牛軛之半月曲形,故始稱為「牛軛草」。


 
 
1283813515.jpg
從側面來觀察牛軛草,可見花冠內密被毛,其實這些毛均著生在雄蕊花絲上。其可孕雄蕊有二枚,等長,花藥紫色不孕雄蕊四,不等長(三等一不等),其中一枚花藥退化,另三枚則花藥為白色或黃色,三裂。雌蕊單一,花柱光滑。其實,牛軛草的花有二形,除了這種兩性花之外,亦有一種雌蕊退化的單性花(雄花)。 
 
 

 
1283813512.jpg
莖匍匐生長,葉無柄,兩面光滑,具葉鞘,葉緣及葉鞘均有緣毛。莖生葉線形至披針形。牛軛草除莖生葉外,亦具有蓮座狀的基生葉(線形),這也是它與同屬的水竹葉M. keisak)及矮水竹葉M. spirata)大不相同的地方,該二種均無基生葉。 

 


 
1283813511.jpg
花真的不大,長僅約4.2-6.2mm,寬僅約3.2-6.3mm。呵,這樣講沒有真實感?就擺個五元硬幣在旁比較好了,可知它僅約一個五元硬幣一半大小,真夠小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