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716.JPG

牻牛兒苗Geranium nepalense ssp. thunbergii),太平山

 

 

說起來,我好像獨厚小科別的野花。仔細回顧,每當想著緊接要介紹何種野花時,的確,我腦海裡浮現的似乎都是一些科別不大的野花。或許靈光乍現的想法反映了內心真實的感覺。小科野花往往有其科別上的獨特性,加以小科別野花的數量較少,要完整介紹,也顯得比較容易,不像菊科、蘭科的野花數量之多,還真多如牛毛,不知要花多久時間才能run完一遍。因此,結論上,我的確是比較偏好小科野花的介紹(偏心啦!)。

 

 

這回也不例外。本次所要介紹的(音ㄇㄤˊ)牛兒苗科野花,亦是小科別的野花。台灣的本科野花,早前根據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的紀錄,僅有一屬六種,後來到第二版第六冊時,才補登為二屬八種。現在最新的紀錄,依台灣物種名錄所載,則增為二屬十種。是啊,即便不斷有新歸化種的發現,但數量上還是只有區區十種,真的不多。所以說囉,本科還真是不折不扣的小科啊。

 

 

本科野花在台灣只有二屬,分別是牻牛兒苗屬Erodium)和老鸛草屬Geranium)。兩屬的最明顯差異如下:

一、葉羽狀複葉→牻牛兒苗屬

二、葉單葉或三出複葉→老鸛(音ㄍㄨㄢˋ)草屬

 

 

為何一開始就要把兩屬間的差異先說清楚?因為這關係到等一下的介紹,待會再好好說明。好吧,接著開始談談今天要介紹的野花,她在台灣的名稱就是牻牛兒苗Geranium nepalense ssp. thunbergii),是牻牛兒苗科老鸛草屬的一至多年生直立草本,台灣原生種。從學名來看,可知其為Geranium nepalense亞種(所謂亞種,是指某種植物在某外觀形態上發生特定變異,此變異在演化過程中形成固定且代代相傳的新形態外觀,假如此變異情形是發生於某一隔離地域,此種新形態植物就會被稱為原先命名種的亞種)。除台灣有分佈外,尚分佈於日本、沖繩等地。台灣主要是生長在中央山脈中海拔區域,因此我也才能在太平山瞧見她們的身影(按:太平山莊分駐所前的擋土牆一帶即可發現她們,只不過數量並不多)。

 

 

老鸛草屬和牻牛兒苗屬的野花長相近似,只看花兒幾乎分辨不出差異。這二屬的花兒說起來,並不全然都是豔驚四座的,主要還是由於花兒大小不同所致,像單花牻牛兒苗G. hayatanum)因其花大,幾乎沒有人不被吸引的;但如果是花小的野老鸛草G. carolinianum),則常被忽略。我個人倒是蠻喜歡本種花兒的大小適中,固然小家碧玉,卻也有其懾人心魂之處。本種花兒有著老鸛草屬鮮明的特徵,就是她的花萼裂片尖端呈尾狀,更能襯托花冠的姿色;結果時,她的蒴果模樣猶如尖嘴的鸛鳥(這也是本屬名稱的由來),果熟時,五瓣裂片會驟裂,裂片由下往上反捲,藉由這樣的力道,會把其內的種子往外投射出去,這和鳳仙花科的蒴果「自爆」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起來,本種既命名為牻牛兒苗,想當然爾,應該是屬於牻牛兒苗屬吧,怎會劃歸老鸛草屬呢?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哈哈,不是說笑,誤會確實是有的,也是因為這誤會沿襲的結果,我們台灣在牻牛兒苗科野花的中文命名上也才會讓人精神錯亂不已。早前日本學者把Geranium nepalense錯認為中國古代所說的牻牛兒苗,台灣沿襲此種看法,遂把屬於Geranium nepalense亞種的本種,在中文命名上亦稱之為牻牛兒苗,本種所屬的屬別也因此被稱為牻牛兒苗屬。但根據明代「救荒本草」記載的「牻牛兒苗」,該書所附插圖的「牻牛兒苗」明顯是羽狀複葉,與本種的單葉根本不同,而且就如本文一開頭所講的,這羽狀複葉與單葉的差異,會導致屬別的認定不同。其後,學者進一步鑑定,古代所說的「牻牛兒苗」,其實是Erodium stephanianum。中國在命名上,便把Erodium stephanianum依古名命名為「牻牛兒苗」,其所在的屬別Erodium則稱為「牻牛兒苗屬」,與台灣截然兩歧。至於Geranium在中國則被稱為老鸛草屬,該屬內的物種多數被取為某某老鸛草之類的,不見有牻牛兒苗之名。而在中國,亦分佈有本種的原種Geranium nepalense,中國則依其種小名,將之取名為尼泊爾老鸛草

 

Scan0009.jpg

救荒本草上的「牻牛兒苗」,明顯為羽狀複葉。

 

兩相比較,當知孰是孰非,台灣早先的命名確實是錯的。因此,後來台灣學者即發表文章把台灣的Geranium更名為老鸛草屬,Erodium才稱為牻牛兒苗屬。台灣植物誌雖迄未更正,但台灣物種名錄已採此見解,本文亦從之。不過,雖然改了屬名,但在本種中文名還是不改的情況下,台灣的牻牛兒苗根本不是自古所稱的「牻牛兒苗」,這張冠李戴,不知該說是好笑,還是無奈啊。

 

 

相信很多人對於牻牛兒苗這個名稱不解。所謂,字典上都說是「毛色黑白相雜的牛」。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意思,指的是種牛也就是公牛的意思,而公牛性好鬥。依救荒本草所載,牻牛兒苗的芳名由來,便在於這種植物的蒴果呈細錐子狀,小兒們會取來闘戲,猶如好鬥的牻牛一般,故以名之,又可稱為「闘牛兒苗」,其意是相同的。

 

 

本種的屬名Geranium,是希臘文geranos的拉丁化,為鸛或鶴的意思,意指本屬植物蒴果的頂端細長,狀如鸛鶴的長喙。種小名nepalense則是「尼泊爾的」,意指本種模式標本是在尼泊爾所採集的。至於亞種名thunbergii則是指瑞典的植物學家、醫學家Carl Peter Thunberg(1743-1828),他曾在日本採集植物,並著有日本植物誌一書,對日本植物學的發展甚有貢獻,故以其名為亞種名,以資紀念。

 

 

IMG_5252.JPG

太平山可見牻牛兒苗的蹤影。我先後兩次都是在太平山莊一帶瞧見她們。

 

 

IMG_8721.JPG

花單出還是花二朵簇生,可作為本屬植物的檢索方式。牻牛兒苗的花兒花梗上便是掛著兩兩成對的花兒,花梗甚長,明顯長於花徑,約3-7.6cm,花徑長則僅約1.6cm。

 

 

IMG_8715牻牛兒苗.JPG

仔細觀察本種花兒,她的花瓣五,紫紅色或桃紅色,花瓣上均帶有不明顯的深紫紅色細條紋,雄蕊十,均是可孕雄蕊(牻牛兒苗屬的雄蕊雖也是十枚,但五枚可孕,五枚則不孕),雌蕊則單一(心皮五)。

 

 

IMG_8716.JPG

是否覺得這朵花的花蕊與前一朵花大不相同?其實,為了避免自花授粉,本種採取把雄蕊、雌蕊成熟時期錯開的機制。也就是每一朵花的雄蕊都先成熟,等到雄蕊授粉結束後,那一朵花的雌蕊才接著成熟。所以乍看還以為本種的花兒是雄花和雌花之分呢。(上圖可見雌蕊柱頭五歧)

 

 

IMG_5255.JPG

把花瓣去除後,可看清楚花蕊的模樣。她的花絲基部是相連的。

 

 

IMG_8720.JPG 

觀察她的花萼,綠色,五裂,裂片尖端尾狀,花萼背面和小花柄一樣,均被有明顯的直柔毛。

 

  

IMG_5250.JPG

單葉對生,寬圓形或圓腎形,深三裂或五裂,各裂片再淺裂。葉柄長約1-5cm,莖和葉柄均明顯被毛。

 

 

IMG_5257.JPG

明顯被毛的葉背及葉柄。

 

Flora_2_III-0406.jpg

有緣相見的這二回,我都沒有拍到她們結果的照片。姑且以台灣植物誌上的繪圖來幫助大家理解。圖右為尚未開裂的蒴果,頂端細長,確實猶如鸛鳥的長喙。一旦驟裂,則五瓣裂,由下往上反捲,其內種子也順勢甩出,即如圖左所示(繪圖引自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arrow
arrow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